劳动报酬纠纷(讨要劳动报酬的两种特别途径)

来源:中工网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对于欠薪事实、工资数额有争议的,需及时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对于一些拖欠工资事实和数额比较清晰的讨薪事件,职工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如果持有用人单位的开具的工资欠条,即使超过1年劳动仲裁时效,也有救济途径。

欠薪事实清晰 可申请支付令

职工老宋在某公司的门岗岗位工作,月工资2800元。在该公司工作期间,该公司共拖欠其两个月工资共5600元。经多次讨要,该公司一直推诿拖延。老宋经律师指点,向法院申请了支付令,要求该公司支付工资5600元。老宋向法院提交了工资发放记录以及其他证明材料,以证实自己的主张。

法院审查后认为,老宋的申请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依法发出支付令:某公司应当自收到本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给付职工老宋工资款5600元。

什么是支付令?什么情况下才能申请支付令呢?在实践中,针对那些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纠纷,许多人会选择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如果只是主张工资,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借钱不还以及其他民事纠纷的,也会持欠条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有的人觉得向法院起诉比较烦琐,而且有些案子要经过仲裁、一审、二审,时间长,耗费时间和精力。那么,除了仲裁、诉讼等法律手段,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是可以依法申请法院支付令的。

所谓支付令,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法作出的督促债务人为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文书。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对此也作出了规定,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实践中,劳动争议案件需要“仲裁前置”,即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诉。相比较于诉讼程序,法院发出支付令并送达债务人后,债务人既不行使异议权又不履行给付义务的,债权人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而不必经过仲裁、起诉、审理程序,可以有效地降低当事人的时间成本。

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类型的案件来说,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情况下,例如劳动者持有欠条、协议书等书面确认,但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发出支付令。

需要注意的是,支付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支付令失效的,转入诉讼程序,但申请支付令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提起诉讼的除外。也就是说,债务人行使异议权,支付令即告失效;支付令必须能够送达债务人,不适用留置送达或公告送达。

职工持欠条讨薪不涉及其他劳动争议的可按民事诉讼处理

徐某在原单位工作期间,被拖欠工资2万元。离职时,用人单位向他出具了一张欠条。由于多次讨要不成,工资被拖欠了一年多后,徐某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仲裁期间,原用人单位并不认可拖欠工资的事实,徐某由于缺乏其他的证据支持,同时超出仲裁时效,仲裁申请被驳回。徐某不服,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由于劳动争议纠纷的时效为1年,徐某被拖欠的工资以超出了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经过与法院的协调沟通,徐某变更案由,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即拖欠劳动报酬争议起诉。

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徐某与原用人单位单位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徐某如愿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提起诉讼,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人民法院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按照这一规定,对于劳动者以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起诉的案件,其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发生的事实、劳动报酬未按法律规定或约定支付的原因、工资欠条制作的真实性等没有争议,劳动者可以普通民事纠纷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所以,劳动者依据劳务合同、拖欠工资证明的证据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工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无论劳动者与该公司之间系劳务关系或者劳动关系,法院将按照普通民事诉讼受理,不必经过仲裁前置。(据河北工人报消息 河北工人报记者哈欣)

责任编辑:尹文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观点,发布者:【

本文地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投诉邮箱:253000106@qq.com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 劳资纠纷案例及分析(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报告)

    这几天不少网友都在问:劳资纠纷案例及分析(劳动纠纷案例分析报告)方面的法律知识,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三中院建院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优化辖区法治化…

    婚姻法 2024年3月12日
    1300
  • 劳动局劳动纠纷电话(如果被拖欠劳动报酬,农民工可以这样维权)

    近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中宣部、工信部、司法部等19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此举展现了中央对于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重大决心。那么,如果遇到被拖欠劳动报酬,农民工朋友该怎样维权?这些投诉举报渠道你要知道: 电话维权 当农民工兄弟讨薪无路时,别怕!这时候,你可以拨打…

    2024年3月8日
    1700
  • 我国现行的法规分为哪两种?

    一、我国现行的法规分为哪两种? 我国现行的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两种。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劳动法 2024年3月12日
    1600
  • 长春在线律师咨询土地纠纷

    一、长春在线律师咨询土地纠纷 1、有影响。《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该条第3款还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2、可以与村公社和大队协商,将可以收回土地收回后,进行流转,现在不能收回的土地只能等现在承包方承包期满后再说。 二、长春市律师查询 律师流动性很大,…

    刑法 2024年3月12日
    2000
  • 劳动纠纷申请调解(人社部:对符合在线调解条件的劳动纠纷,开展全流程在线调解)

    金融界1月24日消息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司司长王振麒今日出席发布会介绍,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多头跑,办理此类纠纷调查取证难、事实认定难和法律政策不完整问题,人社部门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整合优势资源,汇聚多部门力量,探索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劳动纠纷调解服务。近日,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部门印…

    法律法规 2024年3月8日
    2500
关注微信